跳转至

第2节:Attention升级技术

🎯 学习目标

掌握现代大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优化技术,理解推理加速和训练稳定性的工程解决方案。

重点面试问题预览: - MHA/MQA/GQA/MLA的区别和优势 - KV Cache的工作原理和加速效果 - LayerNorm vs RMSNorm的选择 - RoPE位置编码的数学原理

📅 学习计划

建议学习时间:3天

  • Day 1: 注意力变体深度学习 (MHA→MQA→GQA→MLA)
  • Day 2: KV Cache技术 + 归一化技术详解
  • Day 3: 位置编码升级 + 综合技术对比分析

📚 学习路径

1. 多头注意力变体

  • MHA → MQA → GQA → MLA演进
  • 注意力头数优化策略
  • 计算复杂度分析

2. KV Cache技术

  • 推理加速原理
  • 内存优化策略
  • 实现细节和代码示例

3. 归一化技术

  • BatchNorm vs LayerNorm vs RMSNorm
  • Pre-Norm vs Post-Norm
  • 训练稳定性分析

4. 位置编码

  • 绝对位置 vs 相对位置编码
  • RoPE旋转位置编码推导
  • 长序列处理能力

📖 核心阅读材料

必读技术文章

  1. Transformer的Attention及其各种变体 - 冷眸博客
  2. 缓存与效果的极限拉扯:从MHA、MQA、GQA到MLA - 科学空间
  3. 大模型中常见的3种Norm - 知乎
  4. 为什么当前主流的大模型都使用RMS-Norm? - 知乎
  5. 为什么Pre Norm的效果不如Post Norm? - 科学空间
  6. Sinusoidal位置编码追根溯源 - 科学空间
  7. 博采众长的旋转式位置编码 - 科学空间

选读深入材料

✅ 学习检验标准

完成以下项目才算掌握本节:

  1. 技术对比: 清晰区分MHA/MQA/GQA/MLA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
  2. 代码实现: 完成GQA适配和KV Cache演示代码
  3. 原理理解: 能从数学角度解释RoPE和RMSNorm的工作原理
  4. 面试准备: 能解释每种技术选择背后的工程trade-off

💡 学习提示

这一节技术含量很高,是现代大模型的核心优化技术,建议: - 循序渐进: 先理解基础概念,再深入数学推导 - 重点关注: 每种技术的motivation和解决的具体问题 - 对比学习: 通过技术对比加深理解各自的trade-off - 实践验证: 通过代码实现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- 面试导向: 重点掌握技术选择的工程考量

🚀 开始学习

选择感兴趣的技术模块深入学习,每个都是现代大模型的核心技术!